4月15日,据泰媒报道,泰国工业联合会(FIT)副主席彼通公布了3月进行的第44次FTI CEO民调(FTI CEO Poll)调查结果,本次调查主题为“工业界对于调整战略应对中国进口商品的看法”。调查显示,工业联合会的大多数企业高层认为,中国商品大量涌入泰国市场,已对本土产品造成影响,尤其是在日用消费品领域,导致泰国产品的市场份额被侵蚀。同时,泰国本土商家也在价格竞争力方面承受较大压力。 整体来看,中国进口商品的价格普遍比泰国产品低约20%至40%,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在成本控制和生产技术方面的优势。廉价商品大量倾销泰国市场,使得泰国企业高层普遍感到担忧。 工业联合会担心,泰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可能因此减弱,进而导致部分行业被迫减产甚至停业。 因此,工业联合会的多数企业高层建议政府应加强法律执行力度,加重对违法行为的处罚,修订相关法律以符合时代发展,同时改进反倾销措施(Anti-dumping: AD)与反补贴措施(Countervailing Duty: CVD)的审查流程,使其更加高效并贴合现实。此外,还应开发系统以监测并预警异常增加的进口商品数量,以保护本国产业。 同时,工业联合会认为,泰国企业也需主动调整经营策略,加快打造泰国产品优势,例如使用高品质且环保的原材料、提升售后服务、提升产品质量以达到国际标准,并应用科技与创新以降低成本并增加产品附加值,从而增强竞争力。 本次调查共对540位企业高层进行问卷访问,涵盖47个行业集团与76个地方工业联合会。问卷共包含6个问题,具体调查结果如下: 1、泰国产品是否受到中国进口商品抢占市场份额的影响 2、中国商品能够进入泰国市场竞争的优势 3、工业界对中国进口商品的主要担忧 4、中国商品与泰国产品的价格差距 5、政府应如何保护泰国企业免受中国进口商品影响 6、工业界为应对中国商品所采取的战略方向 |